《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研究》(71)
——魏同斌 著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退役军人工具性社会支持的状况,研究将对安置不满意时退役军人寻求社会支持的意向进行了分析。从调查结果显示,当退役军人对安置情况感到不满意时,有40.7%的人会向家人、朋友或周围朋友倾诉,有37.6%的人会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有18.5%的人会向就业安置单位反映,有12.7%的人会向部队领导反映,另有7.9%的人会向媒体和记者反映。这一点既反映出退役军人对正式支持的渴求。同时,这在侧面也反映出正式渠道的社会支持对于解决退役安置问题的有效性。也正是因为退役军人意识到正式渠道能够解决他们在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而,才更倾向于选择此种解决方式。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起为退役军人安置服务的正式社会支持体系,以满足退役军人寻求正式社会支持的需求。
2.退役士兵与退役军官的工具性支持
通过方差检验发现,退役士兵与退役军官在寻求工具性社会支持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分析结果可见,在选择寻求非正式渠道的支持中,退役军官的比例比退役士兵高出了8个百分点。而在选择正式渠道的支持中,退役士兵的比例却比退役军官高出8个百分点。这说明,当对退役安置不太满意时,退役军官更倾向于选择其较好的社会关系,即强关系来解决问题。一方面,说明退役军官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网络。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些网络中有许多有效的关系可以解决他的难题。相比较而言,虽然不能得出结论认为退役士兵没有广泛的社会网络,但是至少在其网络中他所拥有的能有效帮助他解决难题的社会资源是比较有限的。因而,他只能通过一些正式渠道去获取支持。
对于退役军人而言,在军营中形成的战友关系是其退役后的重要社会资源,也是其获得工具性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么,来自战友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状况到底如何呢?数据显示,有绝大多数退役军人曾有过与战友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有66.2%的退役军人在一般情况会选择与其战友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反映出在军旅生涯中,军人彼此之间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个主要的支持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