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范政(4)忆范政(4)
——张牧
两平首长的讲话,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提出的任务,使我们感到既光荣双艰巨。当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团内开团务干事会,专门讲座如何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我们在油盏里多放了几根灯草,屋内被照得通亮。大家的发言很热烈,提出了不少主意。有人还提议让范政专门从事创作,多编写一些,使我们的宣传工作收到更大的效果。范政激动地站起身,习惯地甩开披落在眼前的短发,眨着明亮的眼睛说:
“组织十万儿童,只靠我们几个人到各村去跑,到处去说,实在太慢了。如果我们办一张报纸,印上几千份,就等于有几千又腿、几千张嘴去宣传了,它的力量多大啊!在大后方我们无权出版自己的报纸,根据地是我们自己的天下,为什么不用报纸来开展工作呢?我们办一张儿童报吧!”
听了他的建议,我们几个老团员不由得相互圣礼,频频点头:办报好,好主意。办报的人就在眼前:范政。范政虽然只有16岁,应该说,他已经是个“老报人”了。他12岁就当过编辑,当过记者---
那是1937年2月6日,天寒地冻的北平街道上行人稀少,然而在前门外打磨厂那极其简陋的天达客栈里,却是热气腾腾。清早,北平、天津的几家大报的记者,纷纷拥进这家小客栈楼上的大统房里,采访由音乐家吕骥和新安旅行团顾问汪率领的“上海文化界绥远前线慰劳团”。傅作义将军在绥远奋起抗日,僵人民受到了很大的超羁押。这个团体是上海地政党兄台“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名义,由我们新安旅行团全体成员组成的。我们正路过北平,准备到绥远前线去慰劳正绥东抗日的傅作义将军和他的部队。前一一天下午在溏沽下的船,当夜赶到北平,下塌在这小客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