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技术知识词典
——后勤体系
【坦克技术保障发展概况】为使坦克及其他履带装甲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装备技术保障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保持和恢复坦克及其他履带装甲车辆的战术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完好率,以适应作战、训练的需要。
坦克技术保障是随着坦克的出现和运用于战场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国军队组建第一支坦克部队,每两个坦克连配一个修理工场,这是最早的坦克技术保障机构。法国研制成功坦克并用于作战后,也开展了简单的野战修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法军相继建立了移动修理机构,对坦克部队实施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德等国的装甲兵部队都在建制内编设了修理、补给和抢救分队,建立了专门的技术指挥机构,并配备了技术救援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坦克集群实施战役行动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方式,致使坦克装甲车辆的损失数量猛增。为迅速修复战伤坦克,许多参战国军队将各级坦克技术保障机构靠前配置,梯次部署,开设坦克修理所、坏车收集所,建立坦克器材仓库;各级技术保障机构装备了活动的专用修理设备和抢救牵引车;采用原件修理、换件修理和混合修理的方式,广泛进行战伤修理,从而缩短修理时间,提高了修理质量。在战争中苏军共修复坦克和自行火炮43万辆次,对保持和恢复坦克部队的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坦克工业的发展和新技术在坦克上应用,坦克数量日益增多,结构更加复杂,作战使用频率增大,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对坦克构成了严重威胁。装备坦克较多的国家,都认真研究坦克技术保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技术保障工作。